English

为人类感伤

2001-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蕾 我有话说

竹林刚刚完成的小说《脆弱的蓝色》很是让人吃了一惊,熟悉她的读者捧读在手,忍不住会问: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是的,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太空文学?环保文学?少年小说?花季小说?这些概念都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带有比较浓重的时髦色彩,言下之意,也便有了些难逃的轻薄和刻意。乍看之下,每一种说法好像都有一点理由,每一种定义却又无法准确地涵盖这部小说的精神意蕴。这个难以说清的精神意蕴从作品一开始就不断地向外辐射出多种指涉,当然也就牵动了读者的多维思考。阅读的过程十分顺畅,行文不艰涩,也无卖弄,情节由生活逻辑推动,合情合理又带有恰当的诡谲奇幻色彩,阅读对象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都会因小说建构的脆弱的“蓝色世界”敲击着心灵而生出一点点忧虑,一点点担心。

我们还不能说《脆弱的蓝色》是一部多么完美的作品,但至少小说显示了这样一种可贵的努力,而且还做得相当不错。在喧嚣浮躁的年代里阅读这样一部小说,耐心地接受它传达给我们的那种纯粹的忧伤是令人感动的,也是让人感伤的———为我们感伤,为我们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感伤,为人类感伤。这不就是小说里那两个孩子———文静和振新的心理困惑和灵魂不安吗?不就是那个命运多舛、让人尊敬的老奶奶的愤懑悲戚吗?不就是作者在作品中密密绵绵地播撒的忧患和焦灼吗?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个花季少年,故事也围绕着校园展开,但其容量却大大超越了一般“校园文学”和“花季小说”的范围,承载了更为宽泛也更为沉重的现实生活内容。换句话说,小说并没有因其描写对象和发生背景的局限而迁就于肤浅和单薄,刻画了文静、振新、老奶奶等难忘的人物形象,在情节跌宕中完成了一次对我们生存状况的心灵拷问。小说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选择有利于作者对其“蓝色世界”的精心构造,的确,那样“脆弱的蓝色”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它不仅仅是指悬浮在渺渺太空中的小小的蓝色星球,它的指涉还有很多,最起码,那些飘浮在茫茫世事中的道德良心大概也会与此呼应。这部描写中学生生活的小说能够掂得起这样的重量,实在是一个突破。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难度,对阅读对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这样的阅读是让人兴奋的。

虽然小说包含了这样的沉重的题旨,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叙述结构是清爽单纯的,它的语言是温和优雅的,它的叙事是松弛自然的。作者在经营她的“蓝色世界”时对写作技巧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也就是说,竹林依然采用的是她熟稔的表现方式。在阅读了太多的文体革新和符号革命之后,再来读这样的作品,你会觉得这种稍稍有些旧式的表现手法沉稳大气,魅力依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无技巧的写作”是最需要写作技巧的,它的背后有作者多年的人生磨砺和艺术修炼做支撑,这也是更为长久的艺术生命的必然选择。在这样坚实的艺术底盘上发生的故事对作者来说,是吞吐自如的,于读者来说,一定会比较耐看,比较耐品。我想,少年读者乐意接受这种温情的教化,成人读者也会在点点滴滴的情节铺展中生发出更为深入和久远的思考。艺术的生命在阅读中熠熠生辉。

(《脆弱的蓝色》,竹林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